关灯
开启左侧

[政府审计] 投入产出比不该是真正的审计成果

[复制链接]
admin 发表于 2015-9-22 10:40:3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 

核心提示:归根到底,审计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,最终目的是将查出的问题尽快解决和纠正,追究责任,惩前毖后。

审计署9日发布了2014年度审计署绩效报告,报告显示,在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中,2014年审计署财政拨款支出共12.07亿元,投入产出比为1:256,人均审计成果为9274万元,即审计署每花1元财政资金,可为国家带来增收节支等经济效益256元。

在审计署的绩效报告里,出现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,大概只是惯例。其所想表达的,是审计部门直接替纳税人挽回的经济损失——拿纳税人1元钱就能还给纳税人256元。审计部门的存在价值之一,就是监督相关部门花钱,查出问题并且要求整改,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越大,审计绩效越好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用投入产出比来评价审计成果,似乎没什么问题。

但是,站在公众的视角,就算审计获取的经济效益再大,也难以让人感受到该有的喜悦,反而隐含着一层深深的忧虑。虽然审计署追回的经济效益大,意味着纳税人花在审计署身上的钱没有白花,但这同时也意味着,相关部门存在的违规问题依然很大,而且年年审年年犯。不得不说,这在一定程度上,凸显着审计的无力,甚至无效。毕竟,公众最看重的审计成果,是“审计风暴”之后的“问责风暴”和“廉政风暴”。

过去这些年,“审计风暴”给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:既是开始又是结束,除了证明审计的无力与问责的虚无之外,似乎不再具有更多的意义。一个足以说明问题的指标是,乌纱帽很少因为“审计风暴”而掉。换句话说,“审计风暴”刮得很猛,货币化的审计成果也很大,但违法违规者受到的损伤却很小,大不了今年整改后明年接着再犯。如果是这样,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越大,公众的感受反而会越悲哀。

归根到底,审计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,最终目的是将查出的问题尽快解决和纠正,追究责任,惩前毖后。这个意义上,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大小,其实没有那么重要;重要的是,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真正被整改。与此同时,审计不应该是自弹自唱的独角戏,审计成果应该直接体现为问责与反腐的成果。如果哪一年,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越来越小,以至于查不出问题来,那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审计成果。


财务会计网—财会人的网上家园!传递正能量,每天学习一点,每天进步一点!
 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0关注

0粉丝

0帖子

排行榜
财务会计网千万份财会资源文档免费下载!

财务会计网—财会人的网上家园!
关注财务会计网微信→传递最新财税资讯、政策解读、考试动态;每天学习一点,每天进步一点!

关注我们:微信订阅号

官方微信

APP下载

全国服务热线:

0595-86464719

公司地址: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码头过溪100号

运营中心:厦门市湖里区东渡路87号中储粮大厦A栋501室

邮编:362312 Email:cwkjw#cwkjw.com

Copyright   ©2020-2021  Powered by©财务会计网     ( 闽ICP备10208485号-6 )